
2022年4月湖南自學考試00037美學模擬題三
1.對審美體驗的理性反思和邏輯總結構成了(審美形態)
2.認為審美形態是美的形態的邏輯出發點是(認為美是客觀的,完全外在于人)
3.認為審美形態是審美風格的觀點,是將審美看成一種文化大風格,這種觀點是(抓住了審美形態的某些重要特征,但不全面)
4.認為審美形態是審美類型的觀點(是從形式上劃分審美形態)
5.認為審美形態是審美范疇的觀點(犯了主客二分和現成論的錯誤)
6.將審美形態與人生境界等同的觀點(隨著對人生境界研究的重視而出現)
7.“虛實”不僅在文學意境中使用,還可以在其他藝術,如繪畫、音樂甚至現實生活的兵法中使用,這說明了審美形態具有(廣泛性或普適性)
8.“意象”不能稱為普泛意義上的審美形態,這種說法(是正確的,意象不具有普適性或廣泛性)
9.中國哲學之“道”包含的對立統一的原則,貫穿于陽剛與陰柔,意與境等,說明審美形態具有(統攝性)
10.中國古代的“神”及其有關的神韻等。在當今社會仍有強大的生命力,這是審美形態的(廣泛性或普適性)
11.將丑和荒誕作為審美形態是在(19世紀中葉后)
12.中國古代的詩學背后往往有哲學思想的制約性,這是審美形態的(貫通性)
13.審美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審美因素構成的有機體的感性凝聚,這是審美形態的(兼容性)
14.審美形態的二重性主要指(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統一)
15.中國早期的審美形態實質是(詩性和音樂性的)
16.西方早期審美形態的實質是(戲劇性和雕塑性的)
17.在《普通語言學教程》中提出語言符號的意義分為能指和所指的是(索緒爾)
18.漢語高度重視詞匯,而不像西方重視語法,所以它表現出一種(詩性)
19.和西方的審美文化不同,中國的審美文化具有的特征是(世俗化)
20.理念論的倫理學內容,是道德至上的原則,具體到美學中,就表現為(美與善合一)
21.在理性主義受到人們的普遍懷疑時,講出“上帝死了”的人是(尼采)
22.審美形態的出現與哲學息息相關,丑和荒誕出現的哲學背景是(非理性主義興起)
23.中國哲學幾千年基本上沒變,下面的哪句話可以說明?(天不變道亦不變)
24.許多審美形態都是最初表現為(藝術形態)
25.在審美實踐活動中,最基本的兩種審美形態是(優美和崇高)
26.明確將美分為秀美和威嚴兩類,并說前者可以看作女性美,后者可以看作男性美的是(西塞羅)
27.在狹義上,美主要指(優美)
28.認為美不含功利性,至于審美主體的自由創造的“心意能力”相關的是(康德)
29.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是(黑格爾)
30.下列對優美的理論探討的敘述,不符合實際的是(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圖形中最美的是三角形)
31.康德說優美“直接在自身攜帶著一種促進生命的感覺”,說明其論述著手的角度是(審美效應)
32.真正把崇高作為一個審美范疇來進行研究的是(博克)
33.康德分析崇高,認為其特征是“無形式”的著作是(《判斷力批判》)
34.西方美學史上,最早涉及崇高內容的是(畢達哥拉斯)
35.朗吉弩斯將崇高和優美作為兩種可以對舉的美來論述的著作是(《論崇高》)
36.真正把崇高作為審美形態來看待的是(康德)
37.康德認為,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,巨大表現在(數學的崇高和力學的崇高)
38.利奧塔德美學的基本特點是其將整個美學體系建立在(崇高上)
39.恩格斯認為悲劇性沖突的實質是(歷史必然性要求與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)
40.悲劇成為一種審美形態的最根本原因是(表現毀滅,也表現抗爭)
41.在西方美學史上,真正奠定悲劇理論基礎的是(亞里士多德)
42.最早對悲劇藝術進行系統的理論總結的著作是(《詩學》)
43.黑格爾對悲劇的最大貢獻是(將辯證思維運用到悲劇分析)
44.“悲劇沖突”的提出者是(黑格爾)
45.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著作是(《悲劇的誕生》)
46.提出罪孽說和焦慮說的是(克爾凱戈爾)
47.“喜劇是將那人生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”,提出這個觀點的是(魯迅)
48.在西方,最早對喜劇進行探討的是(柏拉圖)
49.巴赫金根據自己對喜劇的理解,尤其是對拉伯雷的《巨人傳》研究,提出的思想是(狂歡化)
50.“丑的事物的確是一個歷史的和中介的范疇”,提出這個觀點的是(阿多諾)
51.鮑姆加登的“美學”,意指(感性學)
52.提出“丑就在美的旁邊,畸形靠近著優美”并在其作品中得到體現的是(雨果)
53.雨果的文學作品中可以表現其美丑辯證的是(《巴黎圣母院》)
54.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學專著是(《丑的美學》)
55.開啟了現代丑學研究的是(羅森克蘭茲)
56.下列作品中,沒有以丑為主題的是(《追憶逝水年華》)
57.使荒誕派戲劇的名稱固定下來的著作是(埃斯林的《荒誕派戲劇》)
58.認為“凡沒有擔當起在世界的黑夜中對終極價值的追問的詩人,都稱不上這個貧困時代的真正的詩人”的西方哲學大師是(海德格爾)
二、多選題
1.美的形態說包括(美的類型說,美的范疇說,美的價值形態說)
2.審美類型包括(美的類型說,審美類型說)
3.中國哲學之“道”,具有統攝性,其可以統攝下列哪些審美形態?(陽剛與陰柔,意與境,形與神)
4.判斷最基本審美形態的基本標準是(廣泛性,統攝性,歷史性)
5.審美形態具有生成性的特征,指的是(審美形態的歷史生成,審美形態的個體相對性生成)
6.中國審美文化具有世俗化的特征,其體現是(將上帝神靈人格化與把人的祖先神靈化合而為一,與世俗享樂主義和現世思想結合)
7.中國古代文論對于悲劇心理與文學創作關系進行了很多的探討,下列屬于這種探討的是(發憤著書,不平則鳴,窮而后工)
8.西方的四大審美形態是(悲劇,崇高,丑,荒誕)
9.審美形態包含的六種基本類型是(悲劇與喜劇,丑與荒誕,崇高與優美)
10.司空圖把詩歌的風格、意境概括為二十四種基本類型,其中與優美相連的類型是(沖淡,纖濃,清秀,委曲)
11.博克認為,人的情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,它們是(生殖欲和一般的社交愿望,安全的需求)
12.構成悲劇內涵的三個核心要素是(沖突,抗爭,毀滅)
13.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理論的貢獻是(◎首先對悲劇理論進行系統總結◎對悲劇給人的審美體驗進行分析)
14.尼采在《悲劇的誕生》中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,關于這些觀點,下列說法正確的是(ABC)A.悲劇誕生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關B.日神精神代表夢境狀態C.酒神精神代表迷醉狀態
15.下列關于喜劇的說法,正確的是(ABCD)A.喜劇既是一種藝術類型,也是一種審美形態B.喜劇以“笑”為載體C.喜劇理論的核心是探討笑及其成因D.黑格爾認為“喜劇是壓倒觀念
16.喜劇的兩種形式是(幽默,諷刺)
17.巴赫金是對當代文學和美學都有深遠影響的人,關于他的觀點,下列正確的是(ABCDE)A.提出狂歡化B.認為生活分為日常生活和狂歡式的生活C.日常生活顯示了官方嚴肅的態度D.狂歡式生活是一種自由解放審美體驗E.作為狂歡的喜劇,也就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的另一種打破秩序、規范的自由體驗
18.古希臘對美的研究很多,但對丑研究卻不夠。其原因是(◎希臘民族高度崇尚美◎希臘風氣中美與善同一)
19.羅蘭克茲對丑的研究的貢獻是(提出丑的美學,藝術可以“理想化”丑,顧及到藝術表現丑的效果即消除丑的不快之感)
20.人變為“非人”的真實含義包括(人不再是全面體現人本質的人,人失去了終極關懷的基礎,自由只是觀念的自由,并非現實人生的自由)
21.崇高與丑的相似之處包括(形式上的不和諧◎效應上的痛感,◎有非理性的因素)
三、名詞解釋題
1.審美形態指在審美活動中展現出來,以復雜的人生樣態、自由的人生境界為核心的審美情趣、審美風格等感性顯現的對象化的形態,以及人們對不同形態的邏輯分類。
2.審美形態的二重性主要指審美形態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。
3.優美是理想人生境界與人生存在實踐完滿統一的現實呈現和展示,是和諧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。
4.崇高作為審美形態,它主要指對象以其粗獷、博大的感性形態,勁健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,雄偉的氣勢,給人以心靈的震撼,使人驚心動魄、心潮澎湃,進而受到強烈的鼓舞和激越,引起人們產生敬仰和贊嘆的情懷,從而提升和擴大了人的精神境界。在審美意象的形式構成上,崇高往往具有粗獷博大的感性形態。
5.《論崇高》是朗吉弩斯的美學著作,第一次明確地把崇高和優美作為并列對舉的美來加以討論,在書里面,對崇高的風格有探討,并提出了“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”。
6.利奧塔德是后現代主義理論家,其將自己的整個美學建立在對崇高的論述上,對崇高進行了嶄新的闡發。
7.作為審美形態的悲劇,是在人的生存的實踐中,由于人生與現實的矛盾而引起的沖突,從而體現出人的存在的力量、斗爭、勇氣等情感的藝術表現。
8.《悲劇的誕生》是尼采的美學作品,在書中他提出了悲劇起源于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,并對其各自特征展開論述。
9.罪孽說是克爾凱戈爾提出的觀點,他認為真正的悲劇的悲痛都需要一個“罪孽”的要素,悲劇的情節和主旨也圍繞著這個要素展開和推進。
10.焦慮說是克爾凱戈爾提出的觀點,他認為焦慮是一種否定性的精神,面對的是未來的虛無,這種焦慮處境是悲劇情緒的源泉。
11.“狂歡化”是巴赫金基于對喜劇的理解提出的概念,認為民間詼諧文化具有解構意識形態和社會秩序的功能。
以上就是關于2022年4月湖南自學考試00037美學模擬題三的相關內容了,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考生。若想了解2022年湖南省自考報名指南、自考解答、歷年真題、考試資訊常見問題等相關資訊,湖南省自考網將會持續更新。
湖南自考助學報名預約


加入湖南自考公眾號

微信公眾號
(掃一掃加入)
加入湖南自考交流群
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